GaryYang's notes
navigation

AI接管了效率,你能管好方向吗?

选自《我的教学日记》
 
2024年4月26日,晴,深圳
 
凌晨5点,日出之前。楼宇在阴影之中,仍在沉睡姿态。东方天际一片动人天色,明艳湛蓝的天空,静悬着弯月和一颗闪亮的星。城市道路桥梁的夜间照明还熠熠生辉,在坚守最后的时段。世界正在从一个柔软的睡梦中苏醒。
 
通过睡眠,万物休养生息。此刻最宜洗心革面,获得重生。
 
***
 
现在,我们可以把许多原本亲力亲为的工作交给 AI了,尤其是那些耗时耗力又机械重复的任务,就像把杂务外包给一个不知疲倦的助手。
 
然而,一个更深刻的问题随之浮现:有哪些工作是我们既不愿也无法外包给 AI 的?而且我们必须亲力亲为做得更好?
 
答案之一,为自己行为的优先级(Priority)做出抉择。
 
优先级源于对价值的判断。
 
机器可以优化效率,却无法替你定义什么值得追求。AI 可以整理你的日程表,却无法告诉你哪些会议真正重要。你需要自己去感知、权衡和校准。这是个人的优先级难题:你必须搞清楚什么对你有意义。
 
但是,在真实的职场工作中事情变得更复杂。
 
你处理的每项任务,其优先级的真正源头往往不是你,而是公司或老板。是他们设定了价值的框架。麻烦在于,他们设定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价值框架,未必清晰明确,甚至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完全想明白。
 
有位学员和我分享了他自己的案例。老板告诉他:“我们要优先做能快速增长的产品。” 这听起来很明确,对吧?但他着手行动时,问题来了。他的团队设计了一个新功能,数据预测能吸引大量新用户,可开发周期要三个月。老板却皱眉说:“太慢了,我们需要立刻看到结果。” 于是他转而优化现有功能,还好,短期内提升了用户留存。结果老板又问:“这怎么没带来新用户?” 他开始疑惑:老板到底想要“快”还是“增长”?还是两者都要,但没说清比例?
 
这就是麻烦所在。老板以为自己想要“快速增长”,但实际上,他可能同时被短期收益和长期潜力拉扯,却没意识到这种矛盾。他没完全想明白自己的优先级,就把指令丢给了下属。而你,作为执行者,得去拆解、猜测、试探,甚至帮他理清他自己都没看透的价值取向。当然,如果你有料,还可以去挑战这些定义价值的假设。
 
职业生涯中,你的工作大部分不再只是执行,而是探究——去理解他们到底想要什么。这不是简单的推理,而是对人的洞察。AI 无法替你完成这种判断。
 
决定什么重要,是人类的特权,也是负担。即指明方向,也制造混乱。
 
 

© Gary Yang’s Notes
bad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