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自《我的教学日记》
 
2015年6月17日,星期三,小雨。上海-厦门。
 
航班没有延误。先是不紧不慢推出滑行,然后在小雨中起飞,再轻抖着穿过雨云,缓缓地将上海这座大城市推至身后,最后平飞在一片清淡的月光之中。从舷窗往下看,厚厚的云层没有一丝色彩,航班仿佛飞行在一场冰凉的梦里。
 
两天课程结束。此刻必须打起精神写点东西。不然航班上的一个小睡,都是一个巨浪,扑灭脑海之中那些微小闪烁的念头。
 
早上客户HRD帮我开课。这位步履迅捷的女士还给我递过来一杯咖啡,提醒我今天来上课的这些投资经理太忙了,没日没夜的。
 
“但是精英啊,人有点骄傲的哈~,华尔街回来的,牛津毕业的,业绩好的,头顶都像带了神一般的光芒”。
 
有些心理压力。学员是难以取悦的精英,教室又设在“浦东三件套”之一具有中空结构的摩天大楼里——眼晕。
 
精英没什么缺点,但是上课挑剔。他们有什么困难,恰好又是我能给予帮助吗?”
 
机舱内的照明暗下来,空姐走过帮我按开阅读灯。飞行的抖动,让今天的字写的七扭八歪,还格外的大。
 
(1)擅长把事情做对,会对正确性产生迷恋。
 
把“正确性”当成“说服力”来用,在这个理性主义搁浅的沙滩上,到处是横躺竖卧的人。
 
人会故意选择不正确的选项,就是不听取正确的建言,就不好好吃饭,就不好好睡觉。人甚至对自己作恶。第一次看到 Jordan B. Peterson 在《生存的12條法則》中阐明“人为什么会恨自己”隐晦又深刻的原因,以及伊甸乐园的古老故事,很惊讶。
 
那么,什么情况下,告诉对方什么是正确的并不会产生说服效力?
 
(2)由于自身很专业,对不热情拥抱专业性的人不够友善。
 
你有没有因对方没理睬你的劝谏而心生怨恨的经历?你是不是即便说出了:“算了,由他去吧” 也不是出于豁达而是暗涌的不满?
 
凭借我们专业建议来改善对方的状况,这不是很好吗?
 
“己所欲,就施于人”的逻辑不行。情况是:对方真的不需要。Nassim Taleb 就说了:
 
我想快乐的生活在我不懂的世界里。 —— Nassim Taleb,《反脆弱》
 
不要做“脆弱推手”,去修理你不懂(或以为自己懂)的东西。如果适时收起手上的“金箍棒”,就避免了破坏人家在天庭的快乐生活。
 
明白这个真治愈。
 
那次看到台上有个热情似火的大个子,讲的乱七八糟,但是超级兴奋,自我感觉良好,观众硬生生地被弄笑了,还鼓掌。也许是自己在度假没穿正装的原因,那天我突然学会了欣赏 —— 欣赏这种独到的鲁棒性(绝无讽刺反义)。
 
你看,他能表里如一,还能自担风险,虽逻辑上不能自恰,却又恰和了锋芒与瑕疵尽露的狂喜状态。他勇敢地把自己绑在了演讲的 bungy jumping 绳上,他颠簸翻腾,他投入激荡人生。
那天我偶尔击节赞叹,频频掌声鼓励。他让我忘记了演讲技能的事,从此不再技痒难耐,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意义非凡。
 
有人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里,不一定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弄懂什么。
 
(3)由于保持精确性,对模糊性的容忍度较低。
 
是否对精确性的追逐早已越过了转折点,到了效益递减的阶段?那些数据支持,图表分析,公式运用,脉络梳理 ……
 
我们能否大方承认:就是有人可以富足地生活在由自己的粗糙所创建的生活之中?甚至他们有资格过来嘲讽我们的工作其实上就是屎上雕花?
 
如果常年在一线城市CBD,那么当你搭飞机再转火车再由面包车载你来到一个青翠山区,就会发现,精确性在那里是人际交往中的令人讨厌的缺点。
 
这也是工作之后回老家乡下学到的。童年发小在电话里高声和我说他“一会儿”就过来看我。以现在的我,就不会枯坐苦等他一上午。因为他曾经面对他家院子里绿油油的果树和我说:这沙果“一会儿”就能长好。
 
“一会儿”这不精确性的表达,兼具热忱和迷惑。如果我追问“你到底几点到”,反而会妨碍我们之间的友谊。我甚至担心,这种话会对当地村民其乐融融的人际交往产生破坏。
 
“你几点到“的提问,仅适用于我这种多年在职场金字塔上努力攀爬的人,对我这位浪漫自在的童年发小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提议 —— 只不过是由我牵头与他共同制定一个对他的约束。
 
至于他无意之间说出的那句话:“沙果一会儿就长好”,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理解。
 
在他眼里,这土壤早春时节就注满了肥力,当年的雨水也恰好,这阵子阳光给力,蜂蝶飞舞着刚刚离去,枝头花蕊绽放之后又再收缩,小小幼果忽隐忽现,所有要素全部到齐,无不雄辩地告诉他:这沙果必然是要长好的。
 
他脑子里有个简明的拓扑结构,是个清晰的因果连线题,是剥离了时间的,所以他才会说“一会儿就好”。而我只会以在心里以数日子和挨时间的方式看待果子的成熟。相比而言,他的话才直抵事情的真相。
 
请欣赏“不精确的艺术”。
 
一阵难受的颠簸过后,从航班上醒来,小桌板上笔记本写了不少。舷窗之外,夜空一派透晴。城市在下方缓慢移过,交通纵横,灯光霓影。高空俯瞰,像是篝火上烧红的铁丝网。一个半小时的飞行过得好快,我来到了喜爱的海滨之城 —— 厦门。
 
选自《我的教学日记》
 
bad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