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学生刚刚从学校毕业,走进我的课堂时,对商业和职场知之甚少。我给出的建议对他们来说,往往是第一次听见的声音。因为没有参照,他们无法比较,也谈不上批判。而他们听到的,不是那种理性的分析和研究,而通常是感性的故事和案例。
有一天我意识到:我的课堂吸引力不在逻辑的严密,也不在建议的实用,而在我的叙事。六小时的课程,就是一个我精心编织的故事。故事能不能抓住他们、打动他们,决定了教学能不能发生。我会点燃讨论,抛出问题,但时间有限,思考只是插曲,故事才是主线。
从某种角度看,我挖了一条思路的渠道,让学生的思维顺着它流向我设定的终点。这当然存在风险。如果渠道歪了,他们可能跟着走偏。早期的教学,可能粗糙简陋,像刚搭的木桥,晃晃悠悠,必然名不副实。
但渐渐我明白:我不是直接灌输他们理论和知识,而是带他们走进一个引人入胜的容器。故事让他们投入精力、调动思考,而价值就藏在这些碰撞里,悄悄冒出来。讲故事不等于误导,但也不等于真相。它只是个起点。好的教学,或许不是灌输答案,而是让人愿意走进迷雾,自己摸索出光。
选自《我的教学日记》